当前位置 > 散户吧 > 财经要闻 > 宏观经济 > 部分中药材遭过度炒作 六味地黄丸、归脾丸等近五年价格翻番

部分中药材遭过度炒作 六味地黄丸、归脾丸等近五年价格翻番

发布时间:2025-09-24 14:10来源:全球财经散户吧字号:

近年来,市场上常见中药材价格呈现“普涨快涨、涨多跌少”的运行特征。尽管当前部分药材市场报价有所回调,但患者药单并未明显“减负”。中医药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价格惠民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如今因为中药变贵,中医药服务的可及性受到关注。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业内人士和专家呼吁,强化市场监管和预警干预,建立更加可持续的价格形成机制,以保障中医药的普惠定位。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市场报价虽回调 患者感受不明显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过去五年间,国内中药材市场价格波动异常,多个常用药材价格大幅攀升,呈现“普涨快涨、涨多跌少”的运行特征。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兰州市尚方堂国医馆负责人刘敬阁告诉记者,蝉蜕在2020年前每公斤价格维持在500元至600元左右,2023年突破1000元,当前已涨至2000元左右。记者在兰州多家药店发现,六味地黄丸、归脾丸等常见中成药近五年价格接近翻番。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部分药材价格屡破纪录,回落有限。”多位从业者称,以款冬花为例,2020年前每公斤约60元,2023年一度冲高至500元,2024年末回落至260元,目前又有所回升。当归同样从2020年以前的每公斤60元涨至2023年的260元,目前仍维持在150元高位。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记者注意到,这些药材价格虽然总体回落,但对患者而言,药房价和药店价下降并不明显。甘肃佛慈中药材经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崔建军介绍,医馆、药房还在消耗此前一轮高价采购的存量,中药材价格回落有待向末端传导。“中药材有个特点,一旦价格涨上去,就不太容易往下掉。后端中成药价格若想下调,周期也需要一年左右。”他说。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失眠患者刘先生说,自己服用的复方枣仁胶囊已从2017年的49.9元涨至80元,“价格让人吃不消”。兰州市中医罗中孝坦言,高昂药价让医患双方陷入两难:开方后患者嫌贵放弃治疗,不开方则延误病情。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张慧芳说,在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治疗中,一些经济承受能力较低的患者因中药疗程长、费用涨高转而寻求其他办法。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投机致价格异常波动 莫让“囤积炒作”成常态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甘肃中医药大学教授王引权表示,“简便验廉”是中医药普惠于民的基础,而偏高的药材价格,正在削弱其在基层医疗中的可及性,长期或将影响整个中医药行业的群众基础。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受访专家认为,高价刺激下,部分商家以次充好、掺杂掺假,或过度炒作大宗补益类中药材,不仅会损害药效,更透支消费者对中医药的信任,动摇中医药行业根基。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业内人士介绍,在影响中药材价格的众多因素中,囤积炒作近些年表现得尤为明显。一些药商人为控制市场运作,垄断大宗补益类中药材价格,囤货压价、高价抛售,造成货源垄断价格暴涨。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受此影响,部分中药材从业者组成联盟囤积药材,导致一些品种严重超出了历史价格。安徽省亳州市中药材协会去年专门就此发布了《关于禁止哄抬中药材价格的倡议书》。甘肃中医药大学副校长晋玲认为,市场投机行为常常导致中药材价格剧烈波动,对价格和供应链的冲击也是最大的。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透露,我国中药材市场规模约4000亿元,常用品种仅三四百个,盘口较小,易于资本操纵。“例如全国黄芪年产量约10万吨,总市值不超过30亿元,理论上仅需9亿元资金即可撬动整个市场价格。”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大宗补益类药材因生产周期长、需求稳定、便于储运,更易成为炒作对象。在甘肃岷县等道地产区,种植户陈鹏明反映,部分收购商大量收储药材后并不急于销售,而是待价而沽,人为加剧市场波动。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更值得注意的是,部分炒作者通过释放不实信息、掩盖真实供需,进一步扰乱市场秩序。甘肃药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一位知情人士称:“有些所谓市场信息纯属人为捏造,真实目的是为低价吸货、高位抛售做铺垫。”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强化监测与调控 抑制投机维稳市场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北京四方中药饮片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井太认为,中药材作为特殊的农副产品,价格受生产周期、市场流通等影响,本身会产生一定波动,前期高价然后出现阶段性回调,实际上符合市场规律。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饮片企业主要依赖前期库存销售,短期内市场流通的中药材并非完全依赖新产,库存释放缓解了即时供需压力,会带动价格小幅回落。”陈井太说,2025年新药典实施后,企业为满足更高的质量标准,生产、检测等成本将增加,也会对最终价格造成一定影响。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业内人士指出,整体来看,中药材市场正处于“供需调整+政策规范”的阶段,价格波动会逐渐趋于理性,最终向“质量保障下的稳定均衡”靠拢,这对消费者、企业和行业长期发展都是良性信号。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小编:财神)

专家一览机构一览行业一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