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散户吧 > 财经要闻 > 经营管理 > 掌握超材料核心技术,光启技术深耕航空航天产业万亿赛道

掌握超材料核心技术,光启技术深耕航空航天产业万亿赛道

发布时间:2025-04-17 02:05来源:全球财经散户吧字号:

  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背景下,新一代航空航天装备正迅速崛起为国家战略安全和高端制造产业的关键支柱。作为新赛道的领航者,光启技术(002625)依托其在超材料领域的深厚积累和产业化能力,正在推动这一万亿级赛道从科研成果走向产业落地,成为中国在新一代装备竞争中不可替代的中坚力量。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全球竞速下的新蓝海:航空航天装备的万亿跃升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未来十年,新一代航空航天装备将成为全球科技军备竞赛的核心领域,尤其在中美两国之间的竞争态势下,行业格局正在重塑。根据英国《FlightGlobal》发布的《2025 World Air Forces》数据,美国及其盟友现役战机数量达5645架,未来新订数量高达3391架,其中新订战机以F-35为主。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与此同时,美国B-2、B-21、F-22等先进战机也持续扩产,构建起下一代空中打击系统。三大制造商洛克希德·马丁、诺斯罗普·格鲁曼和波音的军用航空业务2024年合计收入超万亿元,积压订单突破3.3万亿元,创下历史新高。其中洛克希德·马丁2024年订单积压13024亿元,诺斯罗普·格鲁曼6771亿元,波音13276亿元,体现出全球对高端装备的巨大需求,也预示着航空航天产业将在未来十年迎来持续爆发。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相较之下,中国航空装备行业正快速崛起。中航成飞、中航沈飞、中航西飞三大企业年收入虽仅为1610亿元,但近六年增长率高达135%。中国已明确提出,到2035年将实现“人有我有、人无我争取有、人优我也优、数量要碾压”的战略目标,在数量与性能上实现对美对等乃至超越。新一代航空航天装备不仅代表国家制造能力的上限,更关乎信息化战争体系中主导权的争夺。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更值得关注的是,该领域垂直产业链极其复杂。根据测算,全产业链产值与整机产值系数超过7,产值超过10000亿元,即每形成1000亿元整机产值,就能带动7000亿元的上下游产业发展。目前,我国新一代航空航天装备产业链已成为与芯片、新能源并列的国家重点扶持领域。未来十年,这一板块将成为拉动高端制造、高技术就业与国防自主能力提升的核心引擎。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从传统航空装备向新一代航空航天装备转型过程中,不仅在飞行性能上实现超音速巡航、超机动能力等突破,同时也在电子对抗、组网能力等新一代战场体系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相较于传统航电系统,新装备要求结构轻量化与功能高度集成化,在实现高性能的同时,需兼顾低可探测技术性、抗干扰性和长周期高可靠性。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攻克极限边界:光启引领超材料技术革命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新一代航空航天装备的性能边界不断突破,其核心在于电磁调制、超音速、智能组网等多种性能的综合实现,而这些要求正是传统材料体系难以企及的。超材料,作为一种可被人为编程设计的材料,通过精密结构赋予其自然界不存在的物理属性,正在成为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钥匙”。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然而,要真正实现从实验室材料走向复杂工程应用,面临极大的技术挑战。比如,低可探测技术与射频天线之间存在本质冲突;红外与雷达材料难以兼容;高性能设计要求的倾斜结构与气动设计所需的流线型相互矛盾;材料需要在高温、强腐蚀、高应力环境中长周期服役。这些问题叠加,使得超材料复杂功能结构的设计、制造与量产成为跨时代的难题。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当前,传统技术在多目标性能集成方面已逼近极限,而超材料技术的诞生,正是应对上述多重挑战的产物。它可以在结构层面实现功能叠加,如将吸波、抗热、减震、抗电磁干扰等属性集成于一体。这种材料属性的“自定义能力”被视为材料科学的“基因编辑”。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光启技术正是中国超材料工程化破局的关键参与者与引领者。创始人刘若鹏博士2003年起师从麻省理工、杜克大学等超材料创始团队,2009年其论文发表于《科学》杂志,被《自然》杂志赞为“该论文对材料学来说具有白天与黑夜般的颠覆性意义”。自2010年回国创立光启以来,历经多年技术攻坚,光启已构建起全球领先的超材料技术研发体系。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最新资料显示,公司目前建立了超材料研发制造的超级平台,包括728.8亩产业基地、55.2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616台定制专用设备、8646套特种专用工装、161款自研定制材料、7.74亿字的设计技术文档数据库、38.28亿字工艺制造大纲、11.72万张设计图纸、1331.08万行设计源代码、54.50万个仿真模型、7979.93万条目标特性曲线大数据库、219.58万幅各类实测成像图,构建起面向多种复杂功能结构的大规模制造能力。产品技术应用覆盖了所有新一代航空航天装备。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构建技术护城河:光启全产业链体系的战略价值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小编:财神)

专家一览机构一览行业一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