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散户吧 > 财经要闻 > 经营管理 > “并购六条”以来的跨界收购和标的亏损案例分析

“并购六条”以来的跨界收购和标的亏损案例分析

发布时间:2025-08-11 14:34来源:全球财经散户吧字号:

  2024年以来,IPO发行注册速度有所下降,但自“并购六条”发布后,并购重组市场迅速升温,这未尝不是一场资本市场的“供给侧”改革。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与其让大量良莠不齐的企业冲刺IPO,带来泥沙俱下的效果,不如支持现有上市公司做大做强,向新质生产力转型,同时也能为资本提供退出路径,增强市场流动性。这一政策调整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今年5月,证监会修订《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使“并购六条”各项措施全面落地,政策宽容度与交易灵活性大大提升。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在政策大力支持下,自2024年9月24日并购新政发布以来,上市公司累计披露资产重组已近2000单,截至7月底,重大资产重组已超过200单,并购市场空前火热。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1.并购重组受理数量暴增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当然,重大资产重组方案从披露到最终实施,还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按照目前的政策引导,重组方案在公布前都会与交易所预先沟通,因此一旦重组事项获得交易所受理,在大的方向上就不会与监管要求偏离太远。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所以,从获得受理的重组案例来解读审核尺度变化,更具说服力。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对比最近三年重大资产重组的受理和审核情况,也直观感受到并购重组市场的蓬勃向上。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并购六条”以来的跨界收购和标的亏损案例分析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从2023年推行全面注册制开始,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被平移至交易所受理审核。当年,沪深交易所共受理重大资产重组47单,其中过会并注册生效的25单,因各种因素终止的21单,重组过会率53%。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2024年,两大交易所共受理25单重大资产重组,比2023年减少47%。其中14单为“并购六条”发布后受理,占比56%。2024年受理的重组项目中完成注册的18单,成功率大幅提升至72%。其中5单撤回终止,剩余2单仍处于在审状态。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2025年至今,交易所累计受理45单重大资产重组,已接近2023年全年数量。其中上交所受理24单,深交所20单。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北交所实现了“0”突破:5月30日,五新隧装(835174.BJ)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项目获受理,这是北交所首单也是目前唯一一单在审重组项目。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目前,沪深北三大交易所累计在审重大资产重组43单,其中40单为年内受理。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2.跨界收购多是“火烧眉毛”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并购六条”第一条即明确指出,支持运作规范的上市公司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寻求第二增长曲线等需求开展符合商业逻辑的跨行业并购,加快向新质生产力转型步伐。也就是说,合理的跨界并购不再被限制。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跨界并购自从2016年因政策收紧而降温,目的是为了防止“蹭热点”式的盲目跨界炒作。但在当前的产业环境下,处于传统行业的上市公司跨界转型需求其实一直存在。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在“并购六条”发布后受理的59单重大资产重组中,有8单涉及跨界收购,占比14%。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并购六条”以来的跨界收购和标的亏损案例分析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从受理的跨界重组案例来看,这些上市公司主业大都陷入增长瓶颈,业绩处于亏损或亏损边缘,8家公司中仅阳谷华泰利润较为可观。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而这些上市公司所选择的标的企业,大部分属于半导体、新能源等贴近新质生产力的行业。标的处于传统行业的,多为国资主导下的资产整合,如海联讯吸收合并杭汽轮B、远达环保收购发电资产、南京化纤收购南京工艺。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民营企业中,友阿股份从零售业跨界至半导体功率器件,阳谷华泰的收购标的波米科技也属于半导体领域,日播时尚从纺织服装业切入锂电池相关材料,*ST松发则由实控人将造船资产注入,标的公司恒力重工是全球第五大船企,具备生产多个高端船型能力。目前,*ST松发重组已完成,该公司顺利转型为国内民营造船第一股。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当下,许多上市公司也面临和上述企业同样的问题:自身在细分领域保持领先,但由于市场规模有限或传统行业内卷严重,主业瓶颈已难以突破,跨界并购寻求第二增长曲线成为“刚需”。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当然,跨界也不必追求一蹴而就,上市公司可以选择分步实施。今年受理的重组中也不乏这样的案例,如近期提交注册的安孚科技从商超转型收购南孚电池资产,就采用了这种逐步推进的模式;另外,至正股份在对半导体资产AAMI实施大规模重组之前,先以现金收购了同属半导体行业的苏州桔云。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小编:财神)

专家一览机构一览行业一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