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散户吧 > 财经要闻 > 宏观经济 > 刘强东首次阐释京东决策背后的逻辑,信息量很大!

刘强东首次阐释京东决策背后的逻辑,信息量很大!

发布时间:2025-06-18 15:06来源:全球财经散户吧字号:

文 丨 新浪科技 周文猛

新浪科技讯 6月17日晚间消息,京东集团董事局主席刘强东今日在一场分享会中,深度剖析了京东做外卖的核心逻辑——本质是做供应链,同时谈及了公司战略发展的6字诀:体验、成本、效率。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刘强东透露,京东未来最重要的一个战略是国际业务。他强调,京东的国际业务不走跨境电商模式,而是坚持本地电商,本地员工、本地采购、本地发货。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新浪科技梳理了刘强东内部分享全文,略有删改: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京东集团每隔三年会有一个新的商业模式出来,我们一直保持,当然最近这五年,京东没有任何新的东西,很遗憾。最近五年可以说是京东失落的五年,是走下坡路的五年,可以毫不留情地这么说,没有创新,没有成长,没有进步的五年,应该算是我创业史上是最没有特色的、贡献价值最少的五年。未来每年都会有一个创新项目,现在已经有包括稳定币在内的6个创新项目在陆续推出。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所有业务都围绕供应链展开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2007年,我们做了第二个公司——京东物流公司,之后每三年出来一家新的公司,后面就出来京东金融、京东工业、京东健康、京东产发。当然,京东集团所有的业务,我们只围绕着“供应链”展开,如果跟供应链无关的事情,我从来不碰。现在几乎做到所有业务,100%都是围绕着供应链来做。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所以,我这一辈子,或者说整个京东集团,都一直围绕供应链开展业务,我们并不是一个所谓多元化的公司,看似我们有很多公司,但其实所有的公司都服务于供应链,包括我们今天做的外卖,也是为了服务生鲜供应链。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大家看到的是跟兴哥(王兴)的外卖之争,老百姓点餐,但其实我们做的是背后的生鲜供应链,这是我真正想要的。前端卖饭菜我可以永远不赚钱,我靠供应链赚钱是可以的。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我们现在有40%交叉销售,用户会去买我们电商的,所以我们亏的钱也比去买流量划算,是这么个逻辑。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品牌商创造的价值比零售商高得多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2009年,我们又做了一个很大的决策,就是进入大家电。跟2007年进入物流一样,当时所有的投资者都反对,因为亚马逊也没做大家电,当时还有强大的国美、苏宁,大家觉得我们体量太小。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但是为什么我觉得能做成?核心的逻辑是,2009年整个中国家电品牌商行业的净利润不到2个点,只有1%点几,包括美的、海尔、格力全部算在内,整个中国家电产业行业净利润是1点几,但两大零售巨头(国美、苏宁)净利率高达6%,苏宁最多的时候是6.5%,毛利率17%、18%。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我算了一下,如果我们在线上卖家电,可以把成本降到6%,意味着我毛利率做到8%就能赚钱,我可以让利给消费者10个点,当然我不是全让利给消费者10个点,因为我坚持认为品牌商创造的社会价值比我们零售商高得多,品牌商冒的风险、做的事情比我们零售商高得多。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没有品牌,经济永远没有质量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在产业链分工的时候,京东有“三毛五理论”,我们希望零售商只能拿三分之一的利润,三分之二应该给品牌商拿走,这样才能促进品牌的发展。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因为没有品牌,咱们国家的经济永远没有质量,如果这个国家永远靠垃圾货、白菜货,这个国家的经济永远不可能好。因为生产垃圾货的工厂,老板也赚不到钱,他得拼命地压榨员工。把产业工人压得根本没有钱消费,他只能买垃圾货,这样整个经济就恶性循环。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一个富裕的国家、真正强大的国家,必须把经济带到正循环上去,就要靠品牌,让品牌商多赚钱,品牌商赚了钱之后就投入研发,生产更好的、质量更高的商品,然后有更新的商品。品牌商就拼命地给员工涨工资,格力也涨工资,美的也涨工资,海尔也涨工资,工人收入高了,他也去买有品牌的商品,然后零售商、品牌商、消费者、产业工人,大家都是双赢。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所以,今天京东在家电行业绝对是第一大,国美、苏宁两家加起来都不到我们的五分之一。但是你看,中国家电品牌商净利率超过10%,三大家电企业美的、格力、海尔净利润都超过10%。京东在家电领域的净利润大概是3~4个点,就是“三毛五理论”,也就是品牌商的利润是我们的两倍。当年国美、苏宁的利润是品牌商的三倍、四倍,这就是我们做家电的逻辑。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为什么我们觉得能够成功?不是说冒进地过度自信,是分析了产业的经济利益的分配、行业的成本,成本高达15%。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京东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低成本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京东之所以能够站到今天,没有死掉,我分享一组数据大家就会知道了:我们在中国大陆就有1600多个物流中心,自营商品数超过1000万种,我们库存周转天数是30~50天。就这一组数字,只要干过零售的,懂零售行业的,就知道意味着什么,这就是核心竞争力。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小编:财神)

专家一览机构一览行业一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