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散户吧 > 股市动态 > 机构传真 > 下半年港股投资,创新药、人工智能、新消费“三箭齐发”

下半年港股投资,创新药、人工智能、新消费“三箭齐发”

发布时间:2025-08-06 17:57来源:证券市场周刊散户吧字号:

上半年港股受基本面及资金面共同推动领涨全球,原因在于业绩增长、南向资金流入和政策利好驱动。恒生指数上半年涨幅20%,恒生科技指数上半年涨幅19%,从背后原因来看,港股今年上涨主要来源于业绩增长,基本面改善为其核心支撑。分板块来看,医药、科技AI、汽车消费和红利高股息领涨。?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下半年港股投资,创新药、人工智能、新消费“三箭齐发”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综合宏观经济和宏观政策的理解,我们对下半年港股市场的判断是,大盘指数呈震荡上行,市场内部的结构性机会突出。由于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仍面临多重压力,港股市场难以出现全面普涨的“快牛”,而是以“结构性行情”方式运行。至于乐观的原因,首先是中国的货币与财政双宽松政策为经济和市场托底,封堵了经济降速的空间。以新质生产力为基础的高科技行业持续高增长,为经济转型提供了清晰的抓手。其次从外部看,下半年中美博弈进入缓和阶段,特朗普上任以来一直压制市场的关税因素将阶段性消除,市场预期美联储在2025年下半年有一到两次降息,这将导致美元走弱,对中国资产构成外部利好。?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基于对下半年港股市场结构性机会的判断,我们依然建议采取攻守兼备的哑铃型投资策略,以高股息、低估值的红利股作为防御性压舱石,以代表中国经济未来方向的新质生产力资产作为进攻性长矛,积极布局高景气度主线;从而在驾驭市场整体波动的同时,充分捕捉由中国经济深刻变革所释放出的结构性增长红利。对投资者而言,下半年预测指数点位意义不大,真正的超额收益来源于布局那些受益于政策和产业趋势的板块。整体思路可以概括为“新质生产力资产为矛、沿着景气线索寻找贝塔”。?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投资人工智能两手抓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左手连着联网 右手连着机器人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首先要提到的是AI,“十五五规划”强调新质生产力发展,AI被定位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支持将推动AI在智能制造、智能终端等领域加速渗透。AI和机器人是当前最显而易见的产业趋势。尤其DeepSeek是中国在AI大模型上的重大突破,它极大地降低了中国企业和个人使用AI的门槛和成本,缩短了和美国AI大模型的差距。港股科技股企业对DeepSeek进行了快速的部署,资本市场给予正面回应,对港股科技股进行了价值重估。?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一方面是AI+联网,下半年我们关注AI应用场景的突破,互联网科技行业的核心投资机会聚焦于AI技术在各场景的落地与商业化。AI产业链从硬件转向应用层,巨头场景优势显著,例如阿里云服务、腾讯AI广告业务将持续受益。在泛娱乐领域(如在线音乐、游戏、短视频),AI技术可以提升内容生产效率并优化用户体验,相关公司也会充分受益。?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另一方面是AI+机器人,AI作为机器人的“大脑”,显著提升了其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推动机器人从工业自动化向智能服务领域渗透,在智能驾驶、家庭服务、仓储物流、医疗护理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在产品层面,我们关注人型机器人的产品迭代,技术的成熟是机器人应用的基础。在需求层面,我们关注机器人的商业化和量产进度,只有终端客户愿意为机器人买单,才意味着机器人能给客户创造实实在在的价值。?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从投资看,估值层面,恒生科技指数当前估值处于过去5年大约12%分位数,处于历史底部水平,全球横向对比显示,中国科技资产仍有比价优势。下半年市场风险偏好系统性提高,叠加前期压制因素消退和政策催化,科技板块成为胜率和赔率均高的投资方向,预计带动估值修复。互联网公司加大对股东回馈力度,回购和分红常态化,与海外巨头看齐。?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产业趋势并未结束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港股创新药有望迎来三年牛市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对比人工智能,今年港股创新药板块能够实现50%以上涨幅并进入技术性牛市,主要因素是国产创新药管线持续超预期的海外权益授权的BD交易事件催化。全球创新药产业正在进入ADC、双抗、核酸等新技术驱动的阶段,同时跨国药企未来5年面临专利悬崖的挑战,补充管线的压力非常大,急需从全球范围获取潜在重磅的创新药资产。?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如是背景下,中国药企凭借工程师红利积累了丰富的优质管线,因此近年来中国原研的FIC药品数量显著增长,目前在全球占比为24%,仅次于美国的43%。丰富的优质创新药管线吸引了跨国药企的极大关注,导致近几年国产创新管线的BD交易频繁落地,国产创新药的海外权益价值得到重估。?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小编:财神)

专家一览机构一览行业一览